skip to Main Content

四月祈禱文章

有禱告的信心 帶出有信心的禱告2

2018年4月

要有「信心」,「禱告」是必須的「行動」。那麽,正確的信心是如何逐步被建立的呢?東西方在思考問題時,其中一個分別,是在於發問的質素。例如,當看見大魚在海中暢游時,第一個想到的問題是什麼呢?(在此,大家不妨停一停,想一想,然後才再看下文。) 是「怎樣/如何」(How?) 可以捉到牠呢?如何烹調牠來吃呢?還是「為什麼」(Why?) 魚可以在海裡游?為什麼這裡會有大魚出現?在一月的祈禱文章中,門徒提出了一個好問題「為甚麼不能」,而不是問「如何能」:「…門徒暗暗的到耶穌跟前說,我們為甚麼不能趕出那鬼呢?耶穌說:是因你們的信心小..…至於這一類的鬼,若不禱告禁食,他就不出來。」(太17:14-21) 主耶穌不單指出「信心」是「為甚麼」的答案,還教導「禱告禁食」是「如何」建立「信心」的方法。大家若細心思想當中的奥妙,多問「為什麼?」必能得益。在神向人漸進式啟示中,常會指出神旨意的核心:「為什麼?」,然後就是「如何」。可是,人在學習敬畏神的過程中,往住須要透過認知的累積和具體的實踐,才能逐漸認識神和自己、領悟神的旨意和掌握與神相交之道。所以,本月祈禱文章,將會同大家簡略探討「如何」建立有信心的禱告。

 

要脫胎換骨,須先在觀念並行為上,由內而外,清除障礙陋習。不除舊我,何來新我。有人說:「多禱告,多有信心;少禱告,少有信心。」此話眞亦假時假亦真!要視乎如何詮釋。主耶穌基督藉「主禱文」教導人如何禱告時,在馬太福音6:5-8卻首先提出了兩點至今仍被人嚴重忽略的毛病:「你們禱告的時候、不可像那假冒為善的人、愛站在會堂裏、和十字路口上禱告、故意叫人看見.我實在告訴你們、他們已經得了他們的賞賜。你禱告的時候、要進你的內屋、關上門、禱告你在暗中的父、你父在暗中察看、必然報答你。你們禱告、不可像外邦人、用許多重複話.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。你們不可效法他們.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、你們所需用的、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。」信仰熱誠並不保證有正確的信仰態度和信仰行為。主耶穌在此所指的假冒為善,有多少換湯不換藥地存在我們當中?

 

禱告的信心,不是建立在要禱告的事,會否成就;而是建立在聽禱告的神,是否同在。可是人往往看重祈禱的事,多於聽禱告的神;神卻是看重祈禱的人,多於要禱告的事。有人多禱告,但不是全心全意向神傾訴,乃是要說給人聽、做給人看,三心兩意地摻雜了「演說與講道」的酵,那又怎能「帶出有信心的禱告」呢?他雖不敢對神指指點點,要神事奉他,但他的禱告卻又要事奉神,又要事奉人!這時候,可能有人會問,那麼我們應「如何」禱告呢!「你禱告的時候、要進你的內屋、關上門、禱告你在暗中的父、你父在暗中察看、必然報答你。」在這裡,主豈是要教導禱告的方式或如何禱告麼!私禱若是不用心建造,在公禱時便容易顯為虛偽。當禱告的對象有偏差、當禱告的目的有沾污,談「如何」禱告也是枉然。「為禱告而禱告」是信徒常犯的毛病,令禱告淪為常為世事忙亂卻欠缺生命的「例行公事」。天父察看的不是人「如何」禱告,乃是禱告的「人」和「心」。既知「清心的人有福了,因為他們必得見神。」(太 5:8) 那麼「清心」又何來呢? 「你們親近神、神就必親近你們。有罪的人哪、要潔淨你們的手。心懷二意的人哪、要清潔你們的心。」(雅 4:8) 要親近神,「清心」是常被忽視的命令,這完全是人的責任。至於怎樣才算「清心」呢?只有神才清楚。然而,我們可以透過聖經、詩歌、安靜默想、謙卑省察、心無旁騖、不自以為義、表裡一致地「清心」,預備自己朝見神,傾訴交託。禱告要有「信心」,必先得遇見神,「清心」是必須的「要求」。

 

另一個要反省的毛病,就是「用許多重複話.他們以為話多了必蒙垂聽。」他們雖多言多語,但言之無物。少「用心」去禱告,與無心禱告,只是五十步笑百步而矣。禱告若窮得只剩事項的軀殼、只懂出口術,欠缺靈魂與生命的投入,禱告彷彿就是一場戲,虛擬現實的情景,生命又何來經歷神?「因為你們沒有祈求以先、你們所需用的、你們的父早已知道了。」禱告既交託了給神,當忍耐等候回應,凡事謝恩;若沒有信心,就當反省原因,重重複複的囉唆神,又有何益!可有留心聖靈的感動?聖經從來沒有教導人反複禱文,只要人常常禱告、恆切禱告。路18:1-8節中,耶穌設了一個寡婦和不義之官比喻,是要人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。我們很容易將注意力放在「因這寡婦煩擾我」和「免得他常來纏磨我」這疲勞轟炸的方式上,忽略了主耶穌設立這比喻的背景和目的。路17:20-18:8是關於神國來臨的教導,7-8節是比喻的應用。主耶穌不是要教導我們「只要囉唆就終必得逞」,乃是要勉勵人要在神國終極降臨為聖徒伸寃前的苦難歲月中,要常常禱告,不可灰心。因為,就算人禱不禱告,神的應許都必應驗,但為要勉勵盼望神國的人不要灰心,就要藉著「有禱告的信心 帶出有信心的禱告。」憑禱告和信心的實踐和體驗,相輔相成,透過互動式的良性循環,生出忍耐、老練和盼望,等候伸寃得贖。主要我們常常禱告,持定信心,但同時亦警告:「然而人子來的時候、遇得見世上有信德麼。」可見,知易行難的可悲現實!少「用心」去禱告,那管多少鸚鵡學舌,只要夠「屬靈」,明不明白自己說什麽?似乎也無所謂,漸漸地,禱告便流於沒有靈魂的千篇一律,動口不動心,不知不覺地養成敷衍了事的禱告習慣。有人求神賜他這心、賜他那心,彷彿欠缺這心、欠缺那心,是神的責任,與人無干,表面屬靈,內裡逃避。以賽亞在與神的對話中,他沒有求神這個那個,因為神的吩咐已很清楚,他的回應是:「我在這裏、請差遣我。」(賽 6:8)少「用心」去禱告,就容易藉禱告推搪塞責,自欺欺人。願意「用心」去禱告,自然會更想明白神的旨意和人的責任;自然要付出優質的時間和心思,在留意和分辨神的聲音和感動中成長;在雙向交流的禱告生活中回應神的恩典和召命。禱告要有「信心」,「用心」是必須的「付出」。

 

「清心」和「用心」就是本月要學習的「要求」和「付出」。禱告不是一首詩歌、不是一種空想、不是要向神指指點點、更不是提醒神什麼祂不清楚。神要的是「清心」,不是「清單」;要的是「付出」,不是「敷衍」。天父要人尋求祂;天父喜悅兒女向祂傾心吐意。禱告要有「信心」,「禱告」是必須的「行動」、「謙卑」是必須的「態度」、「清心」是必須的「要求」、「用心」是必須的「付出」。你父在暗中察看,必然報答你。

Back To Top